前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的定义,超重(overweight) 或 肥胖(obesity) 系指人体内脂肪过度堆积而对
健康造成风险。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可作为评估个人是否出现超重或 肥胖的指标,其计算方法系将个人的体重除
以其身高的平方。 根据WHO的标准,当BMI达到或超过 30,即可认定为肥胖;当BMI达到或超过25 则可判定为超重。超重或肥胖为许多慢性疾 病之危险因子,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 癌症等。过去认为此一现象主要发生在高收
入国家,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脚步,低、中收 入国家人民出现肥胖或超重的情形已有急剧上升之趋势,而在行政院卫生福利部针对国 人死因的统计结果中发现,在国人前十大死 因排名中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就占了一半以上,
例如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等,因此 体重控制已成为健康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肥胖症又可分为单纯性肥胖(simpleobesity) 与续发性肥胖(secondary obesity),而单纯性 肥胖又可再细分为体质性肥胖与获得性肥胖
两种。单纯性肥胖是指无明显的内分泌与代 谢性疾病之病因所引起的肥胖,属于非病理 性肥胖症,主要是和遗传、饮食过量、运动 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而有95%的肥胖 者都属于此类型。其中,体质性肥胖是指脂 肪数目过多所引起的肥胖症,常见于儿童时 期;而获得性肥胖则是脂肪细胞增大所引起
的肥胖,常见于成年时期。相反的,续发性 肥胖则是因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等所引起之 肥胖症,例如甲状腺低能症、库欣氏症、下 视丘疾病等,因此又称为症状性肥胖(symptomatic obesity),而此类型之肥胖症通常针对 病因加以改善与治疗,就能获得良好改善[2]。 台糖糖适康(粉末食品)由难消化麦芽 糊精、南瓜萃取物、苦瓜萃取物等三成分组 成。难消化麦芽糊精(resistant maltodexrin, Fibersol-2)为玉米淀粉经盐酸、加热处理、 -amylase及glucoamlase水解后得到的产品。 难消化麦芽糊精中约有90%是水溶性膳食纤 维,大部分的水溶性纤维为高黏性的纤维, 被认为是可降低血糖及血脂。目前应用于添 加饮料、乳品、酒类、代餐包及锭状胶囊状
食品等。过去相关动物研究显示,摄取难消 化麦芽糊精能降低血浆总胆固醇、降低血浆 三酸甘油酯浓度、减缓高血糖及高胰岛素症 状、降低体脂肪堆积等功能[3,4]。体脂肪与难 消化麦芽糊精相关功能性研究指出:(1)以 23%脂肪加炼乳之饲料配比可作为有效诱发 高脂之实验模式,利用此模式可有效评估水 溶性膳食纤维配方之不易形成体脂肪之潜在功效[5]。(2)喂食高油脂之实验膜式,数据显 示长期服用难消化麦芽糊精可显著减少长期
的体重增加以及脂肪累积,特别是对于附睪 部位的脏器脂肪以及鼠蹊部的皮下脂肪有明 显的功效[6]。(3)用餐时人体摄取难消化麦芽 糊精 Fibersol-2可减少饥饿感及增加贺尔蒙
而有饱足感[7]。综合上述得知:难消化麦芽 糊精具有不易形成体脂肪之功能。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属于葫芦 科(Cucurbitaceae),是亚洲人民日常食用蔬
菜。现今许多研究指出苦瓜具抗肿瘤、抗病 毒、抗发炎、降血糖、改善饮食诱导的肥胖 或降血脂等作用[8]。动物试验方面,研究指
出苦瓜具显著降低小鼠附睾脂肪组织和内脏 脂肪的重量以及降低游离脂肪酸[8],而 HuiLing Huang 等人[9]研究结果证实,苦瓜具抗 胰岛素抗性与抗糖尿病药物thiazolidinedione (TZD)同样效果,同时有效抑制内脏脂肪堆 积并抑制脂肪细胞肥大。此外,苦瓜籽油可 降体脂、活化PKA传讯、改变肝脏与脂肪组 织脂质代谢[10,11]。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属于葫芦科 (Cucurbitaceae)南瓜属(Cucurbita),为一年 生草本蔓性植物,成份含丰富醣类与纤维质、 少量蛋白质及脂质,及多种维生素等。在动 物实验中指出可些微降低了肝脂数、总胆固
醇及三酸甘油脂并能够有效控制第二型糖尿 病小鼠血糖[12]。国外研究指出,水萃南瓜茎 部具有显著抑制小鼠体重、脂肪重且不影响
摄食总量,也降低血清中三酸甘油酯和胆固 醇[13]。
试验目的
虽然过去之研究显示难消化麦芽糊精、 苦瓜与南瓜3 种成分有改善血脂或体脂的效 果,但对于此3 种成分的合并效果则尚未有 文献报导。本试验系依据卫生福利部所公告 之「健康食品之不易形成体脂肪保健功能评估方法 (2013)」[1]进行试验。试验期间,选 用诱发动物肥胖模式,每日投予高热量饲料
及试验物质,并利用各种测定指标,以评估 试验物质「台糖糖适康(粉末食品)」(由 难消化性麦芽糊精、南瓜萃取物与苦瓜萃取 物组成。外包装之标装标示的含难消化糊精
之总膳食纤维含量相当于75±15%)是否具 有不易形成体脂肪之功能。
材料与方法
试验动物 60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 品系大
鼠,由乐斯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经 7 天检疫及环境适应期,检疫期间,每天 由试验人员进行临床观察以确保动物之健康
状况无任何异常才可进行试验,所有大鼠系 以 2 只一笼的方式饲养于饲育笼中,以水瓶 方式提供充分经高温高压灭菌之逆渗透水,
饲育房温度范围为22±3℃,湿度范围为 55±15%,并以12小时为光暗周期进行饲养。
本动物试验经台美检验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动 物照护及使用委员会审查同意执行。
试验设计 试验期间,连续8 周使用高热量饲料喂 食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大鼠,参考Chen等人(2008)的研究配 制饲料法[14],以 Rodent Laboratory Chow 5001商业成鼠饲料为基础,添加 26.7% 酥 油粉末,最终之脂肪重量比为20.0 g/100 g, 每百公克热量为455.6 Kcal/100 g。正常对照 组大鼠则以Rodent Laboratory
Chow 5001 商 业成鼠饲料进行喂食,其每公克热量为3.36 kcal/g。各组试验大鼠皆采任食之方式进行
饲育。 依据委托单位所提供试验物质之成人每 日建议摄取量为4.0 g。试验剂量设计为2.0 g、4.0 g及 8.0 g,设置3 组试验组分别为低 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以大鼠相对 人体代谢系数6.2进行换算,大鼠每日摄取
量各约为0.21 g/kg、0.41 g/kg及 0.83 g/kg, 投予剂量约为每日人体建议口服剂量的0.5 倍、1 倍及2 倍。 试验物质配制:去除外包装秤取试验物 质,每日由试验人员配制,使用喂食针将对
照物质或试验物质管喂投予试验大鼠,限当 天使用。正常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则每日管 喂投予逆渗透水,投予剂量为10 mL/kg。试
验物质之大鼠投予剂量系依据 FDA 公式[15] (每日建议量 g/60 kg×6.2)进行换算,计 算后各组试验物质喂食剂量如下表所示详细
分组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体重及体重改变量 管喂试验物质前,秤取每只大鼠之体重。 试验期间,每周进行秤重一次。将所测得大 鼠第8 周体重扣除其试验前体重即可得知试
验期间各组大鼠体重改变量(body weight change)。摄食量、总摄食量、总摄取热量与 食物利用率 试验期间每周结算大鼠摄食量1 次。于 秤取大鼠体重当日加入定量饲料,并在1 周 后进行结算。加总8 周所测得之摄食量即可 获得各组大鼠试验期间之总摄食量(total feed
intake)。以各组大鼠之总摄食量乘上饲料所 含热量即可得知总摄取热量(total energy
intake)。试验结束时,根据各组大鼠试验期间 饲料总摄取量计算食物利用率(feedefficiency),
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食物利用率=〔体重总增重量 (g) ÷饲料总摄取量 (g)〕×100%
血清生化检查 试验结束时,使用吸入二氧化碳方式将 所有试验大鼠进行牺牲,并以心脏采血方式 采集每只大鼠之血液样本。经4℃、3000 x g 条件下离心15分钟,取得血清并以血清生化
分析仪(7070 Autoanalyzer, Hitachi)及相关试 剂检测血清样本中之麸胺酸苯醋酸转胺基酵
素(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麸胺 酸丙酮酸转胺基酵素(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肌酸酐(creatinine)、尿酸(uric acid, UA)、葡萄糖(glucose)、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
TG)、 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高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量(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钾离子(potassium)及钠离子(sodium)。
肝脏脂肪分析 依据 Folch 等人之方法[16]进行肝脏脂质 之萃取。秤取0.5 g肝脏,加入相当于肝脏重 量 20倍的Folch reagent(氯仿:甲醇 =2: 1,V/V)进行肝脏脂质萃取,在冰浴中以组
织均质机将肝脏组织磨碎,经隔夜萃取后以 Whatman No.1滤纸过滤,将滤液体积定量 至 10 mL 后收集于玻璃试管中,4℃冷藏保 存以供肝脏脂质分析。 三酸甘油酯分析取0.1 mL肝脏萃取液于 微量离心管中,置于抽气柜吹干,使溶剂自 然完全挥发后,再以市售检测套组(TR213, RANDOX, Crumlin, UK)进行检测,利用分 光亮度计(EpochTM,
BioTek)测定其在500 nm 波长下之吸光值,并换算其三酸甘油酯之含 量。 总胆固醇含量分析取0.5 mL肝脏萃取液 于微量离心管中,置于抽气柜吹干,使溶剂 自然完全挥发后,再以市售检测套组(CH201, RANDOX)进行检测,利用分光亮度计(Epoch TM,
BioTek)测定其在500 nm 波长下之吸光 值,并换算其总胆固醇之含量。
体脂肪量与体脂肪率 试验大鼠经牺牲后,取其附睪周边脂肪 (epididymal fat, EPI)、肾脏周边脂肪(retroperitoneal fat, RET)、肠系膜脂肪(mesenteric
fat, MES)秤重并计算其体脂肪量,计算公式 如下所示:
体脂肪量=附睪周边脂肪+肾脏周边脂肪 +肠系膜脂肪 体脂肪率=〔体脂肪量 (g)/体重 (g)〕×100%
数据整理与分析 实验数据以平均值(mean)及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S.D.)表示。大鼠体重、摄食 量、体重总增重量、总摄食量、总摄取热量、
食物利用率、血清生化检查与体脂肪率等数 据,皆利用 SPSS 统计软件中单因子变异数 分析(One-Way ANOVA)之 Duncan检定法分 析各组别间数据之差异性,以英文字母表示
统计之结果,相同字母表示组间不具统计上 差异(p > 0.05),不相同字母表示组间具统计 上差异 (p < 0.05)。
结果
体重及平均摄食量 试验期间各组大鼠体重变化如表1所示。 试验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大鼠经喂食高热量 饲料2 周后,其体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呈 现显著增加之情形(p < 0.05)。试验结束时,
阴性对照组大鼠体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呈 现显著增加(p < 0.05)显示大鼠被成功诱发出 肥胖症状,此外,中、高剂量与阴性对照组
相较下呈现显著减少之情形(p < 0.05),而低 剂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 试验期间各组大鼠平均摄食量如表2 所 示。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第2 至 8 周,正常 对照组大鼠平均摄食量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 组及3 组剂量组(p < 0.05);第1 至 8 周之3 组剂量组大鼠平均摄食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较无显著差异 (p > 0.05)。
体重改变量、总摄食量、总摄取热量及食物利 用率 试验结束时,分别计算各组大鼠试验期 间体重改变量,其结果如表3、图2 所示。 与阴性对照组大鼠相比较,中、高剂量组大 鼠之体重改变量显著降低(p <
0.05),其中、 高剂量组之体重改变量下降的幅度分别达到 8.7%及 12.1%。 各组大鼠试验期间总摄食量及总摄取热 量之结果如表3 所示。试验结果显示,总摄
食量方面,阴性对照组及3 组剂量组相较下无显著差异(p > 0.05)。总摄取热量方面,正
常对照组大鼠则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及3 组 剂量组(p < 0.05)。
各组大鼠食物利用率之计算结果如表3 所示,中、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则 有显著下降之情形(p < 0.05)。
血清生化安全性评估结果 各组大鼠血清生化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 肝功能指针方面,阴性对照组及3 组剂量组 大鼠血清 AST、ALT 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
较,均无显著差异(p > 0.05)。肾功能指针方 面,阴性对照组及3 组剂量组大鼠血清 Uric acid及Creatinine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皆无显著差异(p > 0.05)。此外,各组间大鼠 血清钠离子及钾离子浓度亦均无显著差异(p > 0.05),投予本试验物质对于3 组剂量组大 鼠之摄食量、肝肾功能、血液电解质浓度及
血糖均无不良影响。 各组大鼠血糖检测值均无显著差异(p > 0.05)。血脂质检测方面,高剂量组大鼠之血
清游离脂肪酸(FFA)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则具 显著减少之差异(p <
0.05)。大鼠之血清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HDL-C),高剂量与阴 性对照组相比较,则显著增加(p < 0.05),增 加的幅度为10.1%。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浓度(LDL-C),高剂量与阴性对照组相较 下,皆显著减少(p <
0.05),血清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浓度下降的幅度为23.0%。中、高 剂量组大鼠之血清三酸甘油酯浓度及胆固醇
浓度与阴性对照组相较下,呈现显著下降之 情形(p < 0.05),血清三酸甘油酯浓度之下降 幅度分别为15.2%及 21.2%;胆固醇浓度之 下降幅度分别达到7.4%及 9.6%。
各组内脏脂肪量、体脂肪量、体脂肪率 试验结束时,将各组大鼠行牺牲后进行 解剖,取大鼠附睪周边、肾脏周边及肠系膜
之内脏脂肪进行秤重,其测得数据如表5 所 示。根据试验结果,阴性对照组大鼠之附睪 周边、肾脏周边、肠系膜脂肪量及体脂肪量
(附睪周边、肾脏周边及肠系膜脂肪量之加 总)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与阴 性对照组相比较高剂量组大鼠之附睪周边、
肾脏周边、肠系膜脂肪量均呈现显著下降之 情形(p < 0.05)。在体脂肪量方面如表5、图 3 所示,与阴性对照组相较下高剂量组呈现 显著减少之情形(p < 0.05),其体脂肪量减少 的幅度达到20.8%。 各组大鼠体脂肪率如表5、图4 所示。 试验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大鼠之体脂率显 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此外,与阴性 对照组相较下高剂量组大鼠之体脂肪率均呈 现显著下降之情形(p < 0.05)。
肝脏之重量及肝脏脂质分析结果 试验结束大鼠牺牲时,秤取各组大鼠主 要脏器肝脏之重量,并进行统分析。结果如 表 6 所示,试验组各组大鼠肝脏之重量与控 制组相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 > 0.05)。显示
管喂投予试验物质并不会造成试验大鼠肝脏 重量之差异。各组大鼠肝脏脂质检测结果如 表 6 所示,高剂量组大鼠之肝脏三酸甘油酯
浓度及胆固醇浓度与阴性对照组相较下呈现 下降之情形(p < 0.05)。
讨论
试验结束时,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与 阴性对照组相较,呈现显著减少之情形。体 重改变量方面,中、高剂量组大鼠与阴性对 照组相较,也呈现显著减少之情形。
试验期间,喂食高热量饲料之各组大鼠 其总摄食量虽然明显低于控制组大鼠,然而 由于其所摄食饲料之热量较高,因此喂食高 热量饲料之大鼠其总摄取热量则显著高于控 制组。
血清生化安全性评估方面,喂食高热量 饲料之各组大鼠其血清 AST、ALT、Creatinine、Uric
acid、钠离子、钾离子及血糖浓 度相较于控制组均无显著偏高的现象。因此, 推测试验物质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之下, 并不会造成试验大鼠出现不良之生理反应。
血脂质方面,中、高剂量组血清三酸甘 油酯浓度相较于阴性对照组则呈现下降之情 形。大鼠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 高剂量与阴性对照组相较,则显著增加;血 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高剂量与阴性
对照组相较下,皆显著减少,试验物质可减 少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的产生。 喂食高热量饲料之阴性对照组大鼠,其 个别内脏脂肪量、体脂肪量(内脏脂肪量之 加总)及体脂肪率相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均呈
现显著增加之情形。在个别内脏脂肪量方面, 与阴性对照组相较,高剂量组大鼠之附睪周 边脂肪量、肾脏周边脂肪量与肠系膜脂肪量 呈现显著减少之情形。 由表7 整体分析可得知,与阴性对照组 相较,高剂量组大鼠之体重改变量、食物利 用率、体脂肪率、体脂肪量均呈现显著下降 之情形。高剂量在不易形成体脂肪之功能上,
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试验以连续8 周喂食高热量饲料之方 式诱导Sprague-Dawley品系大鼠形成肥胖情
形。试验期间同时投予试验物质「台糖糖适 康(粉末食品)」,以评估其是否具有不易 形成体脂肪之功能。3 组剂量组试验物质投
予剂量分别为0.21 g/kg、0.41 g/kg及 0.83 g/ kg。试验期间,连续8 周以高热量饲料喂食 阴性对照组与3 组剂量组大鼠,以诱发其肥 胖症状,同时每日以管喂方式投予试验物质 以评估其是否具有不易形成体脂肪之功能。 试验结果显示:大鼠经投予试验物质后,其
体重改变量相较于阴性对照组,于中、高剂 量组呈现显著降低之情形(p < 0.05),其下降的幅度分别为8.7%及 12.1%。体脂肪量分析 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大鼠相较于阴性对照组
均呈现显著降低之情形(p < 0.05),其体脂肪 量减少的幅度达20.8%。血脂质方面,中、
高剂量组大鼠之血清三酸甘油酯浓度及胆固 醇浓度与阴性对照组相较,呈现显著下降之 情形(p < 0.05),血清三酸甘油酯浓度之下降
幅度分别达到15.2%及 21.2%;胆固醇浓度 之下降幅度分别达到7.4%及 9.6%。高剂量 组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浓度之下降幅度为 21.9%;大鼠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 度(HDL-C),增加的幅度为10.1%;血清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LDL-C),下降的幅 度为23.0%。此外,投予本试验物质对于3 组剂量组大鼠之摄食量、肝肾功能、血液电 解质浓度及血糖之血清生化安全性评估,均 无不良影响。各组大鼠肝脏脂质检测结果,高剂量组大鼠之肝脏三酸甘油酯浓度下降的
幅度为11.9%;胆固醇浓度下降的幅度为 17.3%。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台湾糖业股份有限
公司生物科技事业部所提供之试验物质「台 糖糖适康(粉末食品)」,在本试验条件下, 高剂量组即成人每日摄取量8g具有不易形
成体脂肪之功能。且其所含难消化麦芽糊精、 南瓜萃取物与苦瓜萃取物的各别剂量(数据未 揭露)皆有相当明显的差距低于现有文献报导 之有效剂量【难消化湖精10~34 g/day人[17], 南瓜萃取物0.1~0.4 g/kg大鼠( 1~4 g/day 人)[18],苦瓜萃取物0.5~1 g/kg 小鼠( 2.4~4.8 g/day人)[19]】,显示此三种成分在 不易形成体脂肪功能上可能具有相互协同效 果(Synergistic
effect)。
参考文献
1. 卫生福利部。健康食品之不易形成体脂肪功能评估 方法(部授食字第1021301338号公告),2013,台湾。 2. 曾雅儿。机能性食品对体内脂质代谢之影响。静宜 大学食品营养学系硕士论文,2010,台中,台湾。 3. 刘淳欣。富含难消化性麦芽糊精熟饭对第2 型糖尿 病大鼠醣类及脂质代谢之影响。台北医学大学保健
营养学系硕士论文,2009,台北,台湾。 4. 杨竣翔。难消化性麦芽糊精与白肾豆萃取物对高脂
饮食大鼠醣类及脂质代谢之影响。国立台湾海洋大 学硕士论文,2014,基隆,台湾。 5. 朱慧芳。难消化性麦芽糊精配方改善体脂功效之评 估。国立中兴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学系所博士 论文,2017,台中,台湾。 6. 王惟立。难消化性麦芽糊精配方产品之减低体脂肪
功能评估。国立中兴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学系 所硕士论文,2013,台中,台湾。 7. Ye Z, Arumugam V, Haugabrooks E, Williamson P, Hendrich S.
Soluble dietary fiber (Fibersol-2) decreased hunger and increased satiety
hormones in humans when ingested with a meal. Nutr Res 2015; 35:393-400. 8.
Shih CC, Lin CH, Lin WL. Effects of Momordica charantia 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visceral obesity in mice on high-fat diet.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8;
81:134-43. 9. Huang HL, Hong YW, Wong YH, Chen YN, Chyuan JH, Huang CJ, Chao
PM. Bitter melon (Momordica charantia L.) inhibits adipocyte hypertrophy and
down regulates lipogenic gene expression in adipose tissue of diet-induced
obese rats. Br J Nutr 2008; 99:230-9. 10. 陈姵璇。苦瓜籽油不易生成体脂肪之研究。中国医 药大学营养学系硕士论文,2010,台中,台湾。 11. 张怡君。苦瓜籽油推迟体脂肪生成机制研究。中国
医药大学营养学系硕士论文,2011,台中,台湾。 12. 邱如璧。南瓜萃取物之抗氧化活性与其对高脂饮食 及 STZ 诱导糖尿病小鼠之降血糖功能分析。国立虎
尾科技大学生物科技研究所硕士论文,2015,云林, 台湾。 13. Choi
H, Eo H, Park K, Jin M, Park EJ, Kim SH, Park JE, Kim S. A water-soluble
extract from Cucurbita moschata shows anti-obesity effects by controlling lipid
metabolism in a high fat diet-induced obesity mouse model.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7; 359:419-25. 14. Chen WP, Ho BY, Lee CL, Lee CH, Pan TM. Red mold
rice prevents the development of obesity, dyslipidemia and hyperinsulinemia
induced by high-fat diet. Int J Obes 2008; 32:1694-1704. 15.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Estimating the Maximum Safe Starting Dose in Initial Clinical Trials
for Therapeutics in Adult Healthy Volunteers. 2005. FDA, USA. 16. Folch J, Lees
M, Stanley GHS. A simple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lipids from animal tissue. J Bio Chem 1957; 226:497-502. 17. Mukai J, Tsuge Y,
Yamada M, Otori L, Atsuda K. Effects of resistant dextrin for weight loss in
overweight adults: a system review with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Pharm Health Care Sci 2017; 3:15. doi:
10.1186/s40780-017-0084-9. 18. Ghahremanloo A, Hajipour R, Hemmati M, Moossavi
M, Mohaqiq Z.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pumpkin extract on atherogenic lipid,
insulin resistance and oxidative stress status in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e
rats. J Complementary Integr Med 2017; 15. doi: 10.1515/jcim-20170051. 19. Wang
J, Ryu KH. The effects of Momordica charantia on obesity and lipid profiles of
mice fed a high-fat diet. Nutr Res Pract 2015; 9(5):489-95.